8月24日至30日,由清华大学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、清华大学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联合主办的第27届国际分析超速离心技术研讨会(AUC 2025)在清华大学举行。本届大会是该学术会议在中国的首次举办,对于该技术服务、支持国内相关领域的科研创新具有里程碑意义。
来自全球近130位专家学者围绕分析超速离心(Analytical Ultracentrifugation,简称AUC)在生命科学、生物医药和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展开深入交流。清华大学生物样品制备与鉴定平台主管李文奇担任会议组委会主席。会议开幕式由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党委书记王新泉主持。

开幕式会场
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宏伟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,2017年清华大学承办中国首届分析超速离心技术研讨会。八年来,经过持续不断的探索与努力,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在这一领域实现了长足进步。国际AUC会议首次在中国举行,不仅彰显了国际学术界对中国科研的高度认可,也集中展现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实力与担当。未来,清华大学将继续立足国家战略需求,推动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的发展与创新,为人类健康作出新的贡献。
会议由20多场专题课程工作坊、30余个主题报告和8个口头报告组成。
专题课程工作坊涵盖从基本原理到前沿应用的系统培训。学员们在国内外专家指导下,掌握了Sedfit、Sedphat和GUSSI等专业软件的实操技能,并探讨了UltraScan软件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(GMP)环境下的应用。值得一提的是,李文奇团队在会上推出了自研的中国首个AUC分析软件——AUCAgent。该软件具备自动化数据分析功能,可大幅提升科研效率。







工作坊、AUCAgent
8月28日至29日的研讨会作为本届大会的核心环节,集中展示并探讨了AUC在方法学突破及其在生物制药、疫苗开发、基因治疗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。
研讨会上,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《分析超速离心技术原理与应用》正式发布。这是第一本由中国学者原创撰写的分析超速离心技术专著,系统总结了该领域的理论原理与应用实践,对推动我国相关领域教学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。


新书发布
Borries Demeler、Lake Paul、李少伟和Susumu Uchiyama等专家作生物医药方向报告,分享了UltraScan软件的新方法、三元复合物的沉降速率分析方法(VATC)、AUC在疫苗研发及定量rAAV空壳率的关键作用。Trushar Patel和周瑞等专家作复杂体系研究方向报告,介绍了DDX1蛋白与NEAT1 RNA形成复合体的最新发现,以及AUC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研究中的贡献。在方法学创新领域,多位学者带来了最新进展:叶晓东和Johannes Walter介绍了蛋白质—聚电解质机制解析、PS@PDA等颗粒特性解析及制备优化等成果;王鹏团队展示了基于共聚焦结构的分析超速离心用荧光检测器设计,并通过算法优化提升了检测灵敏度。








大会报告
作为国际分析超速离心领域的重要盛会,本次会议集中展示了全球前沿成果,搭建了深度交流与产学研合作的平台,凸显了AUC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战略价值,也为中国科研力量走向世界、造福人类健康注入了新的动力。同时,清华大学借此契机展现了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影响力与担当。

workshop大合影

symposium大合影